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8)】陈霞村:生产方式“悄悄”变

黄山日报
2024-08-28

核心提示


今年是陈霞村民因月潭水库工程建设而举村搬迁住进移民新村的第一年。从散居的村落搬到聚居的集镇,从难舍的故土到寄予希望的新家,广大移民的生产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第一部分

移民上岸新生活



将一根绿色的杆插在白色的花瓣上,粘上胶水,一朵马蹄莲在徐银芳的手上“盛开”了。8月19日,记者在休宁县月潭湖镇陈霞集镇安置区霞瀛组244幢—5号李牡英户看到,七八位村民正在手工扎编绢花。



徐银芳今年58岁,月潭水库拆迁前住在陈霞霞瀛村,2020年搬进了陈霞集镇安置区。住进新居,回忆过去,徐银芳蛮多感慨:“回不去了。以前种田采茶,一年收入万把。虽苦,但至少有些来路。”说起今天的日子,她有些怀旧:“住的房子虽然大了,环境也比以前好了,但挣钱似乎难了。不过,政府也在积极给我们想办法,通过为企业代加工的形式,让我们在这里扎编绢花,让我们有事做,有钱挣。”



当日,记者在月潭湖镇陈霞集镇安置区内看到,至少40多人分别为三家从外地引进的企业从事绢花、电子、饰品等来料加工。



“每天工作八九小时, 20块钱左右收入。钱不多,至少在家门口,手上活,天晴晒不到,下雨淋不着。”来自回溪村的程桃花告诉记者,“回溪拆了,我们住到了集镇,一度担心没有生活来源,不过还好,二儿子被招到月潭湖旅游公司从事轮船驾驶工作,有五险一金。自己则在家门口打些零工,虽然常常想起以前,但也在适应新生活。”










第二部分

筑巢引凤促就业



钢架高竖,厂房立起,陈霞集镇生产安置区厂房正紧锣密鼓建设中。



陈霞生产安置区占地面积50余亩,总共设计规划9个地块。其中陈霞村、回溪村两个集体厂房建设总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300多万元。剩余7个地块用于建设农户个体厂房,目前已经组织施工的个体厂房有5个,1号、2号厂房的地基建设将完成,后期将交付农户自行搭建钢架构厂房,3号至5号厂房也已动工。


“社会在进步,问题也会在往前走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陈霞村党总支书记邵冬生对移民生产生活变化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坚持“向前看”。他介绍,村里正大力发展集体企业,目前两个厂房车间已建好,待水电安装、地面浇筑后就能投入使用。企业入驻工作正在洽谈,意向性极强,企业进来后就能带动移民就业。村里还通过制定带头人奖励政策,吸引村里的能人参与到企业引进、来料加工当中。



陈霞村陈外组的刘登峰今年43岁,此前他一直从事油漆和小工程的承包,从今年开始,他通过在义乌办饰品厂的朋友把来料加工引进村里。他说:“作为村里的青年人,有责任和镇里、村里一道为解决移民劳动力问题做一些实事。”


据月潭湖镇镇长郑卓奇介绍,为实现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促就业、能致富”的目标,镇里积极对接休宁及市内外企业,鼓励他们入驻集镇,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只要无污染,只要能够解决就业,镇里就大力欢迎,甚至给予补贴政策,以期让更多的移民有事做、有钱挣,能真正享受到月潭水库建设的红利。目前陈霞集镇已有3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除了两个村级集体厂房建设并投入使用,下一步还将茶厂、油厂、碾米厂、木材加工厂等企业入驻生产安置区,为移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致富。







第三部分

多措并举助增收



失地农民可以进城打工,也可以成为农业工人,亦或就近经商。


月潭水库工程范围涉及休宁县海阳镇、陈霞乡和溪口镇3个乡镇6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水库搬迁移民2518户、7921人。其中陈霞乡有移民1080户,4000多人,是月潭水库移民最大的安置点,该乡原陈霞村、回溪村合并在一个安置区内。



陈霞集镇安置区规划建设了一条商业街,目前已有店面60个,15%左右为陈霞村村民开办。随着集镇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移民的纷纷入住,集镇的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可以让约5%左右的移民由村民转变为个体工商业主。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月潭湖旅游区9个码头有7个码头在陈霞,让移民吃上旅游饭,也有文章可做。随着月潭湖旅游的逐步开发,陈霞集镇安置区可以结合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当地的农特产业,其中霞雨茶、朱升粿等就很有名气。



与此同时,集镇也在拓展新兴产业,如依托脱贫攻坚项目新建泉水鱼池10口,一方面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方面带动那些刚刚脱贫容易返贫的农户发展养鱼。


“安居,还要乐业。”月潭湖镇党委书记王泽表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完成之后,帮助移民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成为镇里当前乃至今后的重点工作。为此,镇里在积极引进小型加工业的同时,还将努力打造集镇产业集聚区,让更多移民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有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瓜子铺语录

放眼四望,陈霞集镇像一片树叶绽放在率水之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形象,一派新家园的新景象。然而理想的乡村建设应该既要满足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产业兴旺的需要。只有满足农民生产的条件,才能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否则移民生活就会陷入无源之水的窘境。此前,月潭湖镇的工作以征迁为中心,如今则全力投入到解决移民生产生活的转型上。这其中有阵痛,但前途无疑会更好。





题字:姬臣

策划 :瓜子铺工作室

文字:程向阳 汪娜

图视:胡高华

制作: 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程向阳
二审:徐海生 终审:王存之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7)】兖溪:乡村治理有道道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6)】坤沙:家家户户有徽匠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5)】篁墩:把“根”留住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4)】千年蜀源:乡村旅游开新花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3)】古黟山水: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2)】吾心安处是里庄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1)】梨白花红“兴村”之道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60)】花桥:祁红故里又一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9)】隆阜:东原故里景色新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8)】新江村: 屯溪人的菜篮子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7)】槐塘:黄山的“欧洲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6)】长丰破浪会有时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5)】“四色”碣石,五彩乡村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4)】五丰:五城的“江心洲”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3)】万二突围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2)】箬岭:一步千年 历久弥新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51)】木梨硔:天空之村的华丽蜕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9)】茶儿垅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8)】黄山茶:品质提升解难题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7)】崇山:万山最美映山红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6)】江村:“新六尺巷”故事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45)】官川:何时“活”起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